内地高校探路免试招港生 只能招到中下游生源?
最少2300个学额已预留,保底不封顶;最多16个志愿任挑选,学制不受限
本报记者 尹世昌
阅读提示
内地高校在港澳招生已经有多年历史,截至今年10月,共有11155名香港学生通过港澳台联考,进入内地205所高校就读。明年起,香港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又将多出一条新渠道。11月28日,教育部公布“2012年内地63所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政策,引起广泛关注。
12月10日至11日,内地高等教育展在香港举办,“免试招生”又成热点话题。免试招港生会不会挤占内地教育资源?香港学生的水平怎么样?这项政策实施后会有什么影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教育展现场寻找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在哪个城市?”“文凭考试3分是什么水平?”
学校与学生双方对彼此都缺乏了解
为期两天的内地高等教育展12月10日上午在香港旺角伊丽沙伯中学开幕。原定10点统一从下榻酒店出发,但急于与香港学生见面的高校代表们早早就乘着大巴出发了,带队的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大光被落在了酒店,只好自己打车赶到现场。
自教育部公布“2012年内地63所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政策以来,内地高校代表和香港学生终于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刚一见面,香港学生对内地高校的了解之少让高校代表很吃惊。
中国人民大学的招生代表频频被问——你们学校在哪个城市?遭遇这一尴尬的学校不在少数。华中师范大学的招生代表杨臣总免不了要给咨询学生普及一下地理知识,介绍“华中”的概念。临近的武汉大学咨询处倒是极少出现这个问题——不是因为学校名气大,而是校名中有“武汉”二字。
不了解不代表不感兴趣。香港的中学生对会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杨臣从武汉带了500份宣传材料来香港,一上午就派发出去一半多,“下午得找地方复印一批。”李大光表示,内地经济发展迅速,与香港关系日益紧密,在内地的学习经历,对香港学生而言非常宝贵。
而学生最关心的,是学校出过哪些著名校友,相关专业水平高低等问题。但是,当高校代表举出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名字时,不少学生并不了解,还是一脸茫然,代表只好打开电脑,上网调资料。还有学生担心不能适应内地的天气。一位学生问杨臣:“听说武汉夏天气温最高可达40多度,冬天还会下雪?”杨臣解释说,最冷和最热的日子都在假期里。
内地高校代表对香港学生的了解也不全面,比如不清楚香港新旧学制的差别,不知道香港有英文中学和中文中学之分。一位代表频频向学生“反咨询”,“文凭考试3分是什么水平?”中学文凭考试是香港实行“334”新学制后的统一考试,类似于内地的“高考”,其成绩汇报由次到好共分1—5个等级,“3分”其实是第三级。
此前,香港教育局多次到内地向各高校推广新学制,但目前看来,效果似乎不佳。因为内地与香港的中学教育制度有很大差异,内地大学的代表们理解起来一时有些困难。
香港津贴中学议会副主席林日丰校长认为,内地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不差,是香港学生的一个好选择,“香港与内地签署了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备忘录,拿了内地学位,回香港考公务员都没问题。”但是,香港家长和学生对内地高校都缺乏了解,而且今年是第一次招生,他担心学额太多的话,可能用不完。
“一流学生会报考政府资助大学,最拔尖的可获欧美名校奖学金”
内地高校或许只能招到中下游生源
内地高校在香港能招到什么水平的学生呢?
虽然名为“免试招生”,但想要顺利被录取,香港学生还要过3关:一是在香港举行的面试,二是中学向内地高校提交的在校期间考评成绩,三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中四门必修课科目“3322”的最低要求——即中文、英文最低第三级,数学、通识最低第二级。
最后一项规定,让不少学生犯难。高校代表们频频被问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英文不到第三级,而另外的科目达到更高级别,能否录取。香港教育局副局长陈维安说,这个规定是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如果英语不能达到第三级,将来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即使是理工类专业,可能也难以胜任岗位。
除了“3322”,各高校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对其它科目提出要求。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赵榕说,学校还会对香港学生的化学成绩提出要求,目前具体规定虽尚未确定,但“学医学必须化学好,否则也许会毕不了业,所以这个要求是对学生负责。”
一位参展代表说,港澳台联考与内地普通高考的高校试题难度“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录取线非常低,导致此前学校很难招到优质港生。这次免试录取制度的推出,可望提升香港生源质量,“毕竟规定了‘3322’的最低线。”但是,从展会现场不少学生担心英语考不到第三级看,前来咨询的中游乃至下游学生估计居多,因为第三级已算是非常普通的成绩。
据介绍,香港8所政府资助的大学每年会提供15000个左右的学额,可以满足约18%的香港学生。一流的学生会报考这8所大学,最拔尖的还可能获得欧美名校奖学金。所以,内地高校很难争取到前20%的学生,将主要与香港的副学士、高级文凭学校争夺生源。
“2300个预留学额,对内地高校而言是非常珍贵的”
多元的生源可增强学校文化的多样性
李大光在会展上对学生表示,2300个是最低预留学额数量,对高校的要求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多数参展高校对外宣称的是提供30—50个学额,具体招生数量视学生质量而定。李大光说,内地每年有90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只有600多万人被录取,还有300万人没学上,所以为香港学生预留的学额,对内地高校而言是非常珍贵的。
在来港招生的内地63所高校中,既有“985”、“211”高校,也有一些省属重点高校,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利于香港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选择。每名港生可以报4所学校,每所学校可填报4个志愿,“所提供的便利,要优于内地考生。”
为了更好地服务香港学生,招生规定还曾多次做出修改。比如,原本要求港生4月30日之前完成复试,但香港教育局反映,4月份正是香港文凭考试最密集的阶段,学生忙于复习。教育部因此将复试时间放宽到5月10日,预录取名单也定于5月15日公布。另外,这次招生本来主要针对新学制下的6年制中学毕业生,但是后来发现旧学制下的学生对内地高校也非常感兴趣,于是规定又进行相应修改。从会展现场看,的确有大批旧学制下的中学七年级学生前来咨询。
内地高校在港澳招生已经有多年历史,截至今年10月,共有11155名香港学生在内地205所高校就读。香港学生原来可以通过参加港澳台学生联考到内地读书,推出免试录取后,联考依然保留。但是香港教育局建议学生把免试录取作为首选,理由是“学额充足、申请方便”。为了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李大光说,学生文凭考试成绩公布后,会与预录取名单对照,如果两者出现较大差异可以进行调整。
至于香港学生会不会“挤占”内地学生的录取名额,一位专家认为,因为内地统招录取与香港免试招生之间互不影响,表面上看的确不会挤占,但毫无疑问摊薄了教育资源。“不过,这有利于学生来源多样化,增强学校文化多样性,对于学生的培养有利,不能斤斤计较这2000多个学额,应当从提升教育质量上看这个问题。”香港学生确实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地方。有高校代表说,展会上,香港学生或三五成群,或独来独往,极少有家长陪同,相比内地孩子“要更独立”。
据了解,这批香港学生入学后,收取的学费、住宿费都与内地学生同一标准,并将被编入普通班学习。